唐明皇李隆基当皇帝三十年,国家被他搞得不错,国力与日俱增,百姓富足,边疆稳定,朝廷有序,万国来朝,把盛世大唐,全面地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。如果李隆基的一生能定格在此时,那他定然是千古一帝,成为盛世中华的代言人。
乐极需防悲,居安要思危。
就在李隆基志得意满之时,一场千古巨变也正在在酝酿着。
(资料图)
开元年间,李隆基为了防范外敌,在边疆设置了节度使,统筹数州的军政大权,节度使制度正式建立。节度使制度建立后,起到了不错的效果,边疆安稳了不少。
公元742年,当时全世界最受瞩目的皇帝,大唐帝国的掌舵者,百姓心中的圣人李隆基,下诏改元天宝。他期望得上天眷顾,能再进一步!
愿望是美好的,但如果不去做,那就是一个愿望。现在大唐内有钱,外无患。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李隆基,甚至都想不到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。失去目标和动力他,去享乐人生,也是人之常情。
自从武惠妃去世后,李隆基一直没有特别中意的妃子,宫人为了讨好李隆基,向他推荐了一个人。
各位看官,没错,这个人就是李隆基的儿媳妇,寿王李琩的妃子,杨玉环。
宫人说杨玉环天生丽质,姿色过人 ,是难得一遇的大美人。李隆基听后,心动不已,也不管是不是儿媳妇,就让高力士前往寿王府去召杨玉环入宫。
杨玉环见高力士突然来召自己入宫,心中忐忑不已,不知道此行是福是祸。等她到了宫中,李隆基一看,果然是一个绝世美女,心里很是喜欢。但因为有名分,也不能猴急猴急地就下手,只得耐着性子询问起来。
一番话下来,李隆基发现眼前的这个美人,不仅长得漂亮,而且还是通晓音律。大家要知道,李隆基可是个音律大师,要不然后世戏曲人也不会拜他为祖师爷。他立马让高力士拿来自己最喜欢的玉笛让杨玉环演奏,并给了他自己谱的曲子。
杨玉环接过玉笛,开口吹演。笛声果然悠扬婉转,很是好听。到了此时,李隆基彻底的对杨玉环动心了,如果不是杨玉环的身份,估计当场就要推倒了吧。
那他怎么解决翁媳名分障碍的呢?这可难不倒李隆基,第二天他就以太后的名义,让杨玉环出家修行,赐号太真。另给李琩新娶了一王妃。杨玉环自然明白李隆基的用意,欢天喜地的搬出了寿王府。
至于杨太真在出家期间,有没有和李隆基搞在一起,这个真的就不得而知了。反正,没过多久,李隆基就把杨玉环召入宫中,日夜承欢。
后宫佳丽三千人,三千宠爱于一身。
天宝四载,公元745年,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。因为李隆基之前废过一个皇后,之后再也没有册立皇后,杨玉环的这个贵妃,实际上就是皇后。
杨玉环当上贵妃的同时,杨氏一门,也是鸡犬升天。
杨玉环,华阴人,父亲名叫杨玄琰,曾经做过蜀州司户,但他不长寿,在杨玉环年幼的时候,就去世了,杨玉环寄养在叔父杨玄珪家。
杨玉环册封贵妃后,杨玄琰被追封为太尉,齐国公,杨玉环的母亲李氏为凉国夫人,杨玄珪授为光禄卿。堂兄杨铦授鸿胪寺卿,堂弟杨琦更是娶了李隆基的女儿太华公主,成为了驸马都尉。这个太华公主,母亲就是武惠妃。因为母亲的关系,她格外的受李隆基宠爱。大婚后,赐给他们的宅子,就在皇宫旁边。
杨玉环还有三个姐姐,相貌各个都不差。李隆基见了她们后,很是激动,姐妹花在脑子里想想都开心,可惜杨玉环是个错坛子,不会容忍李隆基胡来。李隆基一边流口水,一边分别册封三个姐姐为大姨韩国夫人,三姨虢国夫人和八姨秦国夫人。
杨玉环没有亲弟弟,有八姐。可见杨玉环至少是姐妹九人。在古代重男轻女的观念下,杨玉环母亲日子过得也挺难的。
杨玉环的姐姐三人和堂兄弟二人,因杨玉环得宠,竟然开门做起了生意,这生意可不是一般的生意,他们只卖一样东西,那就是权力。只要钱给到位,杨玉环枕边风一吹,没有办不成的事。所以杨家五门最容易坏的东西,就是门槛。原因很简单,生意太好了。
其实,杨玉环还有一个堂兄,名叫杨钊。但这个杨钊并不是杨氏亲生,他本姓张。父亲因故被杀,母亲改嫁到杨家,当时杨钊年龄尚小,就跟着母亲一起来到杨家,并改姓为杨。
杨钊长大后,不学无术,整天游手好闲,被亲戚们看不起。后来杨钊跟着杨玄琰到蜀地从军,被封为了新都尉。杨玄琰死后,杨钊经常来杨玉环家,名义上是照顾杨氏姐妹,实际上是来看有没有便宜可占。
杨玉环三姐,也就是后来的虢国夫人,因丈夫去世得早,有点孤单,和杨钊一来二去,就发生了关系。
杨氏发达后,把杨钊这个穷亲戚忘得一干二净。身在蜀地的他,甚至都没有盘缠回京。
当时剑南采访支使,名叫鲜于仲通,剑南节度使名叫章仇兼琼。这两个人都是复姓,是不是汉人没有明确记载,这个也不重要。鲜于仲通官职名叫剑南采访支使,听起来比较奇怪。我给大家解释一下。
天宝年间,全国分十五道, 每道设置采访处置使,简称采访使,主要是监察地方。采访支使,就是采访使的副职。剑南道位于西南,驻地在成都。后来因为要防御吐蕃,在剑南道的基础上,设置了剑南节度使。
这样一解释,大家知道鲜于仲通和章仇兼琼的关系了吧。
鲜于仲通比较赏识杨钊,就把杨钊介绍给了章仇兼琼。这时候杨氏已经显赫,章仇兼琼也想巴结杨氏。在得知杨钊的身份后,让杨钊任推官,并准备了厚礼,派杨钊去京城中贿赂诸杨。
杨钊大喜,终于有机会去京城了。领命后,日夜兼程到了京城,把章仇兼琼的礼物,送与兄弟姐妹。当然,作为老情人的虢国夫人,自然要多分一点。
诸杨得了好处,自然在皇帝面前大加赞赏章仇兼琼,顺带提了提杨钊,说杨钊很会下棋。李隆基一听来了兴趣,就召见了杨钊。杨钊长得还算不错,仪容秀伟,加上他能说会道,见了李隆基后,话说得让李隆基很高兴。
李隆基就让杨钊担任金吾兵曹参军,可以随时出入禁中。
章仇兼琼也被调入京师,担任户部尚书。户部尚书是管钱的,他担任户部尚书后,对杨氏更加的殷勤,只要杨氏需要,优先供给。
杨钊在京任职,自然知道当时李林甫权倾朝野,所以他想一切办法,巴结李林甫。他在李林甫和太子的斗争中,协助李林甫,立了大功,被授为了度支。杨钊做度支期间,账目算得极为清楚,丝毫不错,深得皇帝认可。仅仅在天宝七载,公元748年这一年,他就身兼十五个差事。
杨钊为了让自己的政绩更加的显眼,他让各地把囤积的余粮,换成轻货送到京城,充实天子仓库。等仓库充实了,他奏请皇帝参观仓库。李隆基带着百官进入仓库一看,哦好,仓库堆积如山,不计其数。李隆基很高兴,加授杨钊为御史大夫,京兆尹。并赐名国忠。
杨国忠正式地成为了一员重臣,五杨变成六杨。
杨国忠的上位,除了杨氏背景和个人能力外,李林甫的提拔也很重要,因为咱们只是为了逐渐引入正题,所以李杨勾结的故事,咱们就略去不讲了。
李林甫重用了杨国忠,后世证明,这可以说是李林甫做得最错的一件事。如果要再找一个可以和这件事情的比肩的,那就是,他还为另外一个人做了背书。
这个人,就是安禄山。
安禄山,生于营州,胡人。他是哪个民族,估计连他妈妈都说不清楚。大唐的民族政策非常宽松,在边疆地区各民族杂居。安禄山的母亲,是突厥巫师。据说他母亲向上天祈祷后,就怀了他。安禄山父亲是谁,没有明确记载。史书上说安禄山是个杂胡。他父亲在他很年幼的时候,就死了,他母亲改嫁给了一个姓安的,才有了安禄山这个名字。
长大后的安禄山,是一个社交天才,通晓六个番邦的语言。在边境开的互市上,干起了中介。
开元二十六年,公元732年,已经三十岁的安禄山,还在干偷鸡摸狗的勾当。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名叫张守珪,也是一个名将。
有一次安禄山偷羊的时候,被张守珪抓住了。张守珪见了这个游手好闲的胡人,也不想多费心,就要乱棍打死。
就在这危急时刻,安禄山大声地喊道:“大将军不是想要灭掉两个番邦吗?为何要杀我?”张守珪一听觉得这个家伙言语之间挺豪气的,又打量了一下他,才注意到这个人长相奇特。就放了他,留在自己军中听用。安禄山的相貌如何奇特的?说白了就是个又高又胖的大胖子。
安禄山在军中结识了史思明。有一次他们仅仅五人五马,捉住了契丹数十人。张守珪觉安禄山很不错,就提拔他成为了偏将。
安禄山的胖,那是真的胖,张守珪很嫌弃。安禄山为了讨好张守珪,平时吃饭都不敢吃饱。张守珪见他这样,挺感动的,就收了他作为养子。安禄山跟着张守珪,不断地提升,升任了幽州节度副使。
后来,安禄山贿赂前来巡察的河北采访使,采访使在李隆基面前说了不少好话,李隆基把新设的平卢军节度使之职授予了安禄山。
平卢节度是幽州节度一分为二而来,另一部分,名叫范阳节度。
当上节度使后,安禄山可以直接向李隆基奏本了。这就给了安禄山表现的机会,李隆基越发地喜欢他。
天宝三载,公元744年。李隆基又让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,同时还兼河北道采访使。
安禄山是一个特别会来事的人,他想着法子给来往使者好处,并给朝中大员也有很多好处。尤其是李林甫。所以朝内朝外,对安禄山的赞誉一片。三人成虎,李隆基自然也坚信安禄山是一个好人。
范阳、平卢的设立,是防范奚和契丹的。奚和契丹这段时间,挺乖的。唐廷授契丹酋长为松漠都督,奚酋长为饶乐都督,同时李隆基还把侄女嫁给奚酋长。
天宝四载,公元745年。安禄山为了能得到更多的恩宠。他竟然派兵劫掠二蕃,故意激怒他们。两部果然中计,他们一怒之下,杀了公主,背叛朝廷。
安禄山可高兴了,立马发兵数万,分别讨伐奚和契丹。那时候的奚和契丹,并不是安禄山的对手,被安禄山三下五除二的就平下去了。
战报传到长安,李隆基大喜,召安禄山入京,想见一见这个大家口中的大好人。
安禄山受召来到京城,觐见李隆基。对李隆基说:“臣乃蕃人,宠荣过甚,虽身无大才,愿以死报答陛下。”
李隆基见他说话诚恳,很是喜欢。这时候,太子李亨就站在一旁。李隆基让安禄山见李亨。安禄山看了看太子,竟然不拜。左右之人呵斥问他为何不拜。安禄山答道:“臣不知朝廷 礼仪,皇太子是什么官职?”李隆基说:“朕百年之后,皇位就是要交给他。”安禄山这才赶紧下拜,告罪道:“臣愚钝,只知道陛下,不知道太子。罪该万死。”说着又连向太子拜了几拜。
安禄山的这一番表演,果然让李隆基觉得他是一个憨厚之人,对他更加的放心。
这时候杨玉环已经册封为贵妃,恩宠正盛。
安禄山这次来京,见到了杨玉环,为了巴结杨玉环,甚至奏请做杨玉环的儿子。李隆基觉得挺有意思,就同意了。
安禄山每次见杨玉环,都是先拜杨玉环再拜李隆基。李隆基很奇怪,询问缘由,安禄山答道:“我们胡人,都是先拜母再拜父。”李隆基听后大悦,还下令,让安禄山和杨氏三夫人、杨铦杨琦等五杨结为兄弟姐妹。杨氏权势正盛,安禄山自然乐得高兴。当下和五杨论了长幼,结为兄弟。
天宝六载,公元747年,安禄山被授御史大夫。再次来京。他因仗着李隆基的恩宠,眼高于顶,就算拜见李隆基,也不怎么弯腰。但他却对李林甫,额外的惧怕,每次他和李林甫在一起交谈的时候,李林甫总能猜准安禄山所想,先一步说出来。安禄山心中大惊,把李林甫奉为神明。每次见面,就算是寒冬腊月,也必然大汗淋漓。如果李林甫对他态度好,他就放肆地称呼李林甫为十郎,如果李林甫敲打他,吓得直说自己死定了。
由此可见,安禄山性格就是吃软怕硬。后来之所以反,可能跟李隆基对他太好有点关系。
此时的安禄山,已经四十多岁了,因为没有节制,他的体重达到了三百三十多斤。肚子甚至掉到了膝盖以下,走路的时候,需要用手提着肚子才能行走。但奇怪的是,他在李隆基面前表演舞蹈的时候,却灵活的像个猴子。
这一点我一直很奇怪,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,有可能他继承了他母亲跳大神的基因。
天宝十载,公元751年,李隆基让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。至此,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,手下兵力,近二十万。同年,李隆基授他为东平郡王。这是唐朝将领第一次获封藩王。
此时的安禄山,可以说,除了李林甫,他再也没有怕的人了。如果李林甫能多活几年,估计也就不会有安史之乱。从这一点来看,李林甫可是很重要的。然而,仅仅在两年后,李林甫就死了。没了李林甫,杨国忠和安禄山完全放飞了自我。大唐的危机,就要到来。
那李林甫是如何死的呢?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,又发生了什么呢?咱们下文继续分解!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西南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8 联系邮箱:39 60 29 14 2@qq.com